分类: 文学

网络朋克圣经《Mirrorshades》在线版上线

2025-08-20

布鲁斯·斯特林的赛博朋克经典选集《Mirrorshades》的免费在线版本已上线。该网站由鲁迪·鲁克尔于2022年9月发布,并在2023年11月进行了更新。网站包含威廉·吉布森、汤姆·马多克斯、帕特·卡迪根等著名赛博朋克作家的作品,展现了赛博朋克运动的早期发展和艺术风格。这些故事探讨了高科技、低生活、身体入侵、思维入侵等主题,体现了赛博朋克对80年代文化和科技发展趋势的独特反映。

天才与愚行:菲茨杰拉德与《了不起的盖茨比》

2025-08-11
天才与愚行:菲茨杰拉德与《了不起的盖茨比》

本文探讨了伊拉斯谟《愚人颂》中对愚行的赞美,并将其与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及其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联系起来。伊拉斯谟认为,愚行并非毫无价值,它孕育了艺术和爱,而智慧则并非总是高尚的。菲茨杰拉德的一生充满了成功与失败、辉煌与落魄,他将自身的天赋挥洒在短暂的名利和浮华之上,最终却未能摆脱愚行的羁绊。盖茨比这一人物形象完美地体现了这种愚行,他追逐梦想,却迷失在虚幻的繁荣与爱情之中。文章认为,菲茨杰拉德并非缺乏智慧,而是将愚行与智慧融为一体,创作出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学作品。

文学

空心人:一首关于信仰与虚无的诗歌的创作历程

2025-08-10
空心人:一首关于信仰与虚无的诗歌的创作历程

T.S.艾略特的著名诗歌《空心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数年,分段发表于不同杂志。文章追溯了这首诗歌的创作过程,并探讨了其与音乐、特别是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的联系。诗歌的意象和结构展现出一种音乐性,表达了对信仰缺失和现代社会虚无感的探索,其结尾关于祈祷的尝试,引发了持续的批评性解读,有人认为是皈依的象征,也有人认为是虚无的延续。最终,这首诗歌在艺术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激发了绘画和装置艺术作品的创作,也出现在流行音乐中。

博卡乔:文学自画像与人生真相

2025-07-08
博卡乔:文学自画像与人生真相

本书通过对博卡乔作品中大量自传元素的解读,勾勒出一位复杂而矛盾的文艺复兴巨匠形象。作者深入分析博卡乔的文学创作与个人经历之间的关联,揭示其敏感、易怒、渴望认可却又充满不安全感等性格特质。虽然作者对博卡乔作品中的自画像过分依赖,导致部分推断缺乏严谨性,但仍为我们理解这位伟大作家的人生历程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文学 博卡乔

百年之后,马克·吐温的复兴?

2025-06-04
百年之后,马克·吐温的复兴?

哈珀杂志175周年之际,一场马克·吐温复兴浪潮似乎正在兴起。珀西瓦尔·埃弗雷特的《詹姆斯》荣获国家图书奖,该小说以吉姆的视角重塑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雪莉·费舍尔·菲什金的新书《吉姆》也引发关注。此外,康纳·奥布莱恩在马克·吐温美国幽默奖颁奖典礼上,借此机会批判了当时的政治环境。罗恩·切尔诺的新传记《马克·吐温》也为这场复兴推波助澜。本文作者回顾了其与马克·吐温作品的复杂关系,并探讨了这场复兴的意义以及人们对吐温作品中隐藏的意义的持续探索,最终认为埃弗雷特的《詹姆斯》成功地补充了原作中缺失的吉姆的内心世界,并以其独特的视角重新诠释了经典故事。

穆齐尔戏剧:乌托邦与现实的张力

2025-05-22
穆齐尔戏剧:乌托邦与现实的张力

本文探讨了奥地利作家罗伯特·穆齐尔1921年至1924年间创作的两部戏剧《乌托邦人》和《文岑茨和要人的情妇》。这两部作品体现了穆齐尔对当时戏剧现状的不满,以及他对乌托邦式理想的探索。他笔下的乌托邦并非固定的制度,而是对僵化习俗的反抗,对创造性开放性的追求,这与他在未完成小说《没有个性的人》中所表达的思想一脉相承。剧中人物的困境象征着个体在无限可能性中的孤独与迷茫,也反映了穆齐尔对艺术在社会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刻思考。

文学 穆齐尔

百年经典《了不起的盖茨比》: 爱情、梦想与美国梦的幻灭

2025-05-19
百年经典《了不起的盖茨比》: 爱情、梦想与美国梦的幻灭

本文探讨了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经典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百年来的影响。文章从菲茨杰拉德早期作品中对初吻的描写入手,探讨了他作品中贯穿始终的“无法继续”主题,即对渴望和未竟之事的执着。盖茨比对黛西的爱,是追逐梦想,也是对逝去青春和美国梦的追寻,最终以悲剧收场。小说中细腻的描写、精妙的语言,以及对美国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使其成为百年经典,并持续引发人们对爱情、梦想以及美国梦的探讨。

格特鲁德·斯坦因:超越生死的文学传奇

2025-05-05
格特鲁德·斯坦因:超越生死的文学传奇

弗朗切斯卡·韦德的新书深入探讨了格特鲁德·斯坦因生后的人生,揭示了这位现代主义先锋的复杂人生和文学成就。书中不仅展现了斯坦因与爱丽丝·托克拉斯的爱情故事,以及她与其他现代主义艺术家的交往,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本秘密笔记,展现了斯坦因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和创作动机,以及托克拉斯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韦德的写作细腻而引人入胜,将斯坦因从一个文学神话还原成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人,并探究了她作品背后的情感和创作历程。

二十世纪小说:一场爆炸性形式的变革

2025-04-25
二十世纪小说:一场爆炸性形式的变革

本文探讨了《比虚构更奇特:二十世纪小说的生活》一书,该书考察了二十世纪小说在动荡世界中的演变。作者Edwin Frank认为,二十世纪小说的主题范围比十九世纪更广,涵盖同性恋、酗酒、反英雄和魔幻现实主义等元素。然而,作者也指出,二十世纪小说在深度上未能超越十九世纪的经典之作,例如狄更斯、托尔斯泰等大师的作品。文章最终表达了对小说未来发展和读者阅读的担忧,认为小说这种深入刻画人性和情感的文体,其衰落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但丁《神曲》的非凡影响力:一部跨越世纪的文学史诗

2025-03-16
但丁《神曲》的非凡影响力:一部跨越世纪的文学史诗

约瑟夫·卢齐的新书《但丁《神曲》:一部传记》探讨了这首十四世纪史诗的持久影响力。从最初的宗教争议到成为意大利文学的基石,再到被浪漫主义者和现代主义者(如乔伊斯、庞德和艾略特)推崇,《神曲》的旅程如同其作者本人一样跌宕起伏。卢齐分析了不同时代对《神曲》的误读和诠释,例如浪漫主义者将乌利西斯视为英雄的解读,以及现代读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找到慰藉的独特经历。他还探讨了但丁与弥尔顿的比较,以及他们对自由意志的不同理解。最终,卢齐揭示了《神曲》作为但丁个人反思和对信仰、真理以及人类自我超越的探索的本质。

文学

法国现代主义者与大众媒体的复杂关系

2025-01-17
法国现代主义者与大众媒体的复杂关系

本文探讨了19世纪法国现代主义作家对大众媒体,特别是报纸的复杂情感。从波德莱尔到普鲁斯特,他们既厌恶报纸的负面影响(如煽动犯罪,扼杀文学),又深受其影响,并利用其平台进行创作和宣传。报纸既是现代性的熔炉,也是文学创新的实验室,作家们在与之抗争的同时,也积极地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例如马拉美颠覆性的诗歌《骰子一掷决不能废除偶然》就发表于商业杂志《世界都会》。最终,作者认为,面对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洪流,我们可以从法国现代主义者的经验中学习,既要保持艺术的独立性,又要善用新媒体的力量。

文学 大众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