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作弊:高科技让学习变得更容易,但也更难成长

一位纽约高中生讲述了AI工具如何改变教育,以及学生如何利用ChatGPT等AI工具作弊,从作业到课堂讨论,甚至辩论赛。虽然学校采取了反作弊措施,但学生们总能找到应对方法。文章指出,AI不仅助长了作弊行为,更重要的是它削弱了学习的紧迫感和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依赖外部结果而非内部成长,最终培养出一代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文章建议学校改革评估方式,例如采用口试、个性化写作作业和项目制评估等,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一位纽约高中生讲述了AI工具如何改变教育,以及学生如何利用ChatGPT等AI工具作弊,从作业到课堂讨论,甚至辩论赛。虽然学校采取了反作弊措施,但学生们总能找到应对方法。文章指出,AI不仅助长了作弊行为,更重要的是它削弱了学习的紧迫感和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依赖外部结果而非内部成长,最终培养出一代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文章建议学校改革评估方式,例如采用口试、个性化写作作业和项目制评估等,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SAT考试一直被宣传为衡量学生大学准备情况的有效工具。然而,近期SAT考试改革后的结果却令人担忧,它似乎反映出美国大学申请者整体水平的不足。大学长期以来依赖标准化考试来筛选申请者,SAT考试作为其中最重要的考试,其影响力遍及美国教育的方方面面。
一项针对1047名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都在使用生成式AI辅助学习,但用途各异,从头脑风暴到完成作业不等。虽然少数学生用AI完成作业或论文,但更多学生将其视为学习工具。令人惊讶的是,很少学生认为AI降低了大学价值,反而近乎所有学生都希望学校积极应对学术诚信问题,而非简单惩罚。学生们更倾向于学校提供AI伦理教育和清晰的AI使用规范,而非使用AI检测软件或限制课堂科技使用。调查结果表明,生成式AI对学生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复杂且多样,机遇与挑战并存。
罗马尼亚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表现惊人,这与该国整体教育水平形成鲜明对比。文章深入探讨了其教育体系的独特设计:高度分层的学校系统,让优秀学生与优秀教师匹配,并辅以强大的激励机制。这种体系虽然造就了大量奥赛尖子,但也导致了严重的脑力流失,优秀人才流向其他国家。文章最后指出,其他国家应借鉴罗马尼亚的经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培养更多人才。
在数字时代,手写似乎已成为明日黄花。但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手写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和读写能力至关重要。尽管科技进步使得打字成为主流,但手写练习能提升精细动作技能,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虽然并非所有专家都认同学习草书的必要性,但普遍认为手写技能对提升认知能力大有裨益,它并非仅仅是怀旧情结,而是关乎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探讨了学徒制优于课堂教学的原因。学徒制强调实践,通过“做中学”和“观中学”来学习技能,避免了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文章指出,人类学习大多是通过观察和实践完成的,而课堂教学更注重抽象理论,导致知识迁移困难。此外,许多理论本身并不完善,实践经验更可靠。文章建议学习者应从具体目标出发,将理论建立在实践之上,并积极融入专家实践生态系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斯坦福大学为了继续优先录取校友和捐赠者子女,选择退出加州的助学金项目Cal Grant。此举引发争议,批评者认为此举加剧了高等教育的不平等,尤其是在最高法院裁定大学考虑种族因素的招生政策违宪之后。尽管斯坦福表示将用自身资金弥补助学金缺口,但这一决定仍被视为对公平录取原则的挑战。
一位南方高中科学老师在r/teachers论坛上发帖,讲述了AI教学工具在学校中泛滥的现象。学校管理层大力推广AI工具,许多老师为了节省时间,开始使用AI生成教学PPT。然而,这些AI生成的PPT往往内容空洞、重复,甚至缺失重要考点。作者担忧,这种行为将难以向学生传达原创性、学术诚信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一位大学英语教授在课堂上进行了一项实验,让学生们自由选择是否使用AI辅助写作。结果显示,虽然学生们广泛使用AI进行头脑风暴和编辑,但他们更欣赏人工写作的深度和独特性。实验也揭示了AI写作的局限性,如缺乏个性和创意,以及容易产生雷同。最终,学生们投票决定仍然需要人类教师的指导,但对AI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持开放态度,这引发了关于高等教育中AI角色的深刻思考,以及AI是否能替代教师的讨论。
一项针对北卡罗来纳州数万名学生的调查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超过一半本应进入高级数学课程的高分学生,却被拒绝入读。研究发现,学校普遍依赖教师推荐而非学生成绩决定课程安排,导致许多低收入和少数族裔学生错失良机。这种做法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资源,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尽管北卡罗来纳州已出台法律强制录取高分学生,但学校通过修改评分标准等方式规避了法律,问题依然存在。这项研究呼吁学校更加重视客观数据,为所有高潜质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本文揭露了美国小学阅读教学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隐患:基于“三线索阅读法”(three-cueing)的教学方法。该方法认为阅读者可以通过图片、语法和语义线索猜测单词,几十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但已被认知科学证伪。研究表明,熟练阅读者依靠快速准确地识别单词,而“三线索阅读法”却让孩子养成依赖猜测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文章以一位母亲的亲身经历和众多研究成果为佐证,呼吁教育界摒弃这种过时的教学方法,转向以科学为基础的拼音教学法,帮助孩子们真正掌握阅读能力。
全球博士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尤其在中国和印度更是呈爆炸式增长。然而,学术界职位远远无法满足如此多的毕业生,许多大学的博士培养与实际就业脱节。这引发了对博士教育改革的呼声,需要使其更贴合社会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尽管许多毕业生在科技等领域找到了与专业相关的职位并感到满意,但在人文社科等领域,许多人面临着就业难和专业错位的问题,博士学位的光环似乎正在褪去。
本文探讨了生成式AI对人文教育的深刻影响。作者认为,忽视AI的影响是愚蠢的,因为AI语言模型的能力依赖于人文知识和技能。AI在语言翻译、分类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同时人文技能也日益成为AI研究的关键。作者通过自身开发历史主题教育游戏的经验,展示了AI在教学中的应用,但也指出AI滥用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教育公平性问题加剧。最终,作者呼吁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开发定制化的AI教学工具,避免AI被滥用,维护优质教育的根本价值。
一位父亲记录了他如何教两岁大的孩子阅读,并最终在三岁时读完《霍比特人》的历程。这并非单纯的识字教学,而是注重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并利用“螺旋式学习法”和间隔重复等科学方法,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阅读技能。文中还探讨了早期阅读对孩子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的多重益处,以及如何避免强迫学习,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
德州十年来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K-12教育,但学生的年度阅读测试成绩却停滞不前。一项深入研究揭示,这并非学生学习没有进步,而是测试设计本身的问题。测试机构每年调整测试难度,导致十年来学生的及格率始终保持不变,掩盖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这种基于常模参照的测试方法,关注学生间的相对排名而非绝对标准,导致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加剧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研究者呼吁改进测试设计,避免其成为阻碍教育公平的障碍。
旧金山学区总监Maria Su未经教育委员会批准,计划于秋季在14所高中实施一项名为“公平评分”(Grading for Equity)的新评分制度,影响超过1万名学生。该计划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降低及格分数线,并取消作业和课堂出勤的影响。此举引发强烈争议,家长们担心其对大学申请和职业准备的负面影响,而学校的沟通不足更加剧了不满。尽管该计划声称旨在促进教育公平,但数据显示,类似的评分制度在其他学区并未有效缩小学生群体间的成绩差距,反而可能损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这一决策的隐秘性和缺乏透明度,也引发了公众对学区管理的质疑。
一位大学教师讲述了学生使用AI作弊的普遍现象,以及他在教学中遇到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从最初允许学生引用AI工具,到后来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作弊行为,他尝试了多种方法阻止学生使用AI作弊,包括在课堂上使用谷歌文档,要求学生手写作业等。文章探讨了AI对教育的冲击,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学习能力,呼吁重新关注教学过程而非仅仅关注结果。
一项针对美国两所公立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调查显示,近六成学生难以理解狄更斯《孤星血泪》的开篇章节,甚至无法区分比喻和字面意义。即使使用字典和手机等工具,他们也难以理解复杂的句子和生僻词汇,这引发了对大学教育中阅读能力培养的担忧。调查结果表明,许多学生虽然在标准阅读理解测试中得分较高,但在阅读复杂文学作品时却力不从心,这与他们即将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的职业目标存在巨大差距。研究人员对这一现状表示震惊和担忧,并呼吁大学教师重视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避免颁发给没有掌握阅读复杂文本能力的学生文凭。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作者通过参加一个AI教学研讨会和观察不同学者对AI的观点,质疑了AI在教育领域的革命性地位。作者认为,许多AI倡导者夸大了AI的能力,将其视为一种“万灵药”,忽视了其环境成本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负面影响。作者认为,AI目前更多的是一种“噱头”,它无法替代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互动和深度思考,真正的教育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而这无法被AI所取代。
DictionaryGames是一款结合游戏和学习的英语词汇应用,提供免费的趣味小游戏版本和付费的学习版本。免费版无需注册和追踪,即玩即体验;付费版(2025年春季上线)则采用先进的闪卡技术,根据用户水平和兴趣定制学习内容。此外,它还提供教师版(2025年秋季上线),每月10美元,为英语老师和学生提供定制的练习题。用户评价褒贬不一,有人沉迷其中,有人感叹其难度,也有人担忧学生会讨厌它,展现了这款应用的独特魅力。
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体系的冲击已引发广泛担忧。纽约杂志和404 Media的报道揭露了AI作弊的严重性:大学生利用ChatGPT完成作业,甚至用其撰写大学申请论文;学校则在“AI拥护者”的鼓动下,鼓励教师使用AI辅助教学,最终导致学生和教师都依赖AI,学习能力下降,教育质量恶化。这不仅暴露了教育体系的漏洞,也预示着未来可能出现更严重的智力退化风险。
从小培养孩子记录数学解题步骤的习惯,不仅能提升解题能力,更有助于孩子数学学习的长期进步。作者分享了多年使用数学笔记本的经验,从笔记本大小、页数、页码设计到如何让孩子赋予笔记本意义,都提供了宝贵的建议。通过记录解题过程,孩子可以回顾反思,建立成就感,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不仅是学习工具,更是孩子数学学习的成长日记。
FractalU 是一所独特的成人学校,课程在纽约市居民的客厅举行。它始于朋友们一起学习 AI 课程,发展成拥有数十名教师和数百名学生的社区学习平台。FractalU 的成功秘诀在于其低成本、低运营模式,以及强调社群互动和高质量的学习环境。它并非正式机构,而是通过简单的协调机制和少量志愿者管理运作,教师大多是兼职的专业人士,他们热衷于分享知识和建立社区。FractalU 的成长证明了社群学习的力量,以及将学习融入生活、与朋友一起学习的巨大魅力。
长期以来,美国精英阶层对美国南部州份的教育水平存在偏见。然而,密西西比州等南方州份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学生成绩大幅提升,甚至在一些指标上超过了资源更丰富的州。这引发了人们对教育资源分配、政策制定以及社会偏见等问题的思考。南方州份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州学习借鉴,打破刻板印象,关注教育实质,才能真正促进教育公平与发展。
随着生成式AI的普及,高校作弊现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学生们利用ChatGPT等工具完成作业、考试甚至论文,教授们束手无策。AI检测工具效力有限,学生们也找到了各种规避方法。这篇文章探讨了AI作弊对教育的冲击,以及高校和学生们为此做出的应对和反思。文章以一位利用AI作弊并在毕业后创办AI辅助学习工具的学生为例,展现了这一现象的复杂性和未来走向。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ZPD)理论,颠覆了传统学习观。ZPD并非静态的,而是指学习者在独立完成任务和在指导下完成任务能力之间的差距。通过更懂行的老师或同伴的指导,学习者可以跨越这个差距,实现能力的提升。ZPD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以及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与他人互动,学习者将外部知识转化为内部认知。文中还深入探讨了支架式教学、交互性、偶然性、逐渐淡化支持等关键概念,并结合实际案例和研究,阐述了ZPD在不同学习场景下的应用,以及在跨文化背景下的挑战与适应。
机械图书馆是一个开源项目,旨在通过一个6英尺高的移动机械模型展览和配套课程,向中学生介绍机械工程。每个模型都对应一个网页,解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包含照片、视频、3D模型和乐高模型。该项目旨在激发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兴趣,支持STEM教育,并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目前,展览仍在开发中,并得到NYCFirst的支持。
芬兰议会投票通过一项新法,限制中小学生在学校使用移动设备。该法案将于8月夏季休假后生效,并非完全禁止手机,但在课堂上通常禁止使用。学生需要教师许可才能使用手机,例如用于学习或处理健康问题。学校工作人员也有权没收干扰教学的手机。教育部长强调,尽管限制了手机使用,但仍会支持学生的数字技能发展。
Internet-in-a-Box是一个创新的项目,旨在为偏远地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它可以从Kiwix、OER2Go和Archive.org等在线图书馆下载各种语言的内容包,包括学习视频、广播节目和教育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资源,例如YouTube和Vimeo上的学习视频,以及近40款强大的教师和学生应用程序,甚至可以选择Kolibri、Moodle等完整的学习管理系统。该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偏远地区获取教育资源的能力,弥合了数字鸿沟。
一篇关于18岁编程天才Zach Yadegari大学申请被拒的文章引发热议。Zach拥有4.0的GPA和34分的ACT成绩,还创办了一家年收入3000万美元的应用,却遭遇名校集体拒录。争议焦点在于大学录取的公平性,以及大学申请文书的荒诞性。作者认为,大学申请文书不仅不公平,还鼓励学生虚构经历,甚至让学生从12岁就开始为申请做准备,扼杀了青少年对学习的热情,培养出一批虚伪且不受信任的精英。作者呼吁废除大学申请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