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简化用户数据隐私权行使:AB 566法案呼吁州长签署

加州的《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CCPA)赋予消费者权利,但行使这些权利并不容易。AB 566法案旨在简化这一流程,要求浏览器提供选项,方便用户告知公司不希望其出售或共享个人信息。此举将使CCPA更易于使用,增强消费者权力,平衡消费者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尽管行业游说集团反对,但该法案被认为能够赋能消费者,并不会限制创新。
阅读更多
加州的《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CCPA)赋予消费者权利,但行使这些权利并不容易。AB 566法案旨在简化这一流程,要求浏览器提供选项,方便用户告知公司不希望其出售或共享个人信息。此举将使CCPA更易于使用,增强消费者权力,平衡消费者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尽管行业游说集团反对,但该法案被认为能够赋能消费者,并不会限制创新。
阅读更多
在电子前沿基金会(EFF)工作超过25年,担任执行董事10年的Cindy Cohn将于2026年中旬离职。Cohn在EFF期间领导了捍卫数字自由的斗争,并取得了显著成就,包括成功挑战美国对加密技术的出口限制。她对数字隐私、言论自由和创新的贡献获得了广泛赞誉,众多业内人士对其表示感谢和敬意。EFF已启动寻找继任者的工作,希望在明年春天找到合适人选。
阅读更多
Ring公司创始人Jamie Siminoff回归,并带回了其臭名昭著的“监控优先,隐私次要”的策略。该公司不仅重新推出允许警方直接向用户索取录像的旧功能,还推出了允许警方实时访问用户家庭安全设备的新功能。此举引发了严重的隐私担忧,尤其是在警方已利用Ring录像监控抗议者且未经授权获取录像的背景下。Ring声称其转型为“AI优先”公司,这可能意味着会在其监控设备中引入视频分析或面部识别技术。此举被批评为对公民自由的严重威胁,并可能被用于追踪堕胎者或移民等群体。
阅读更多
Axon公司的Draft One是一款利用警员执法记录仪音频生成警报的AI产品,但EFF调查发现,其设计有意规避审计,缺乏公共问责。该系统无法区分AI生成内容和警员手动编辑部分,且原始AI草稿会在关闭窗口后自动删除,难以追踪AI对报告的影响,引发对公正性与透明度的担忧。目前,一些地区已开始立法规范AI警报生成,呼吁提高透明度和问责制。
阅读更多
旨在打击AI生成虚假信息和诽谤的NO FAKES法案,正演变成一场可能永久改变互联网的审查风暴。该法案最初试图通过创建广泛的知识产权来解决AI生成“复制品”的问题,但这却适得其反。最新版本更进一步,强制要求互联网平台建立审查机制,不仅删除违规内容,还需过滤相关工具,甚至披露用户身份,这将严重威胁互联网言论自由和创新,并可能被滥用于压制批评声音。该法案的实施将极大增强权利持有者的权力,扼杀新兴服务,并可能导致过度审查。
阅读更多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正调查反竞争性规章制度,电子前沿基金会(EFF)指出,《数字千年版权法案》(DMCA)第1201条的三年度豁免制度实际上阻碍了公平使用,成为创新的绊脚石。该制度繁琐的流程使得寻求豁免的用户难以进行评论、研究、教育、创新和维修等活动。EFF呼吁FTC建议国会废除或改革第1201条,或至少彻底修改2026年的三年度规则制定流程,以确保版权法能够促进而非阻碍竞争和独立创新。
阅读更多
华盛顿州州长签署了两项法案,保障民众自行修理电子产品、家电和轮椅的权利,这标志着“维修权”运动取得重大胜利。这项法案不仅得到了公众利益组织的支持,谷歌和微软等科技巨头也参与其中。 这项胜利不仅影响到普通消费者,也对美国军方产生了影响,军方将寻求在未来合同中纳入“维修权”条款,以避免因依赖单一供应商而造成的维护困难。 这体现了“维修权”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个人便利,也关乎国家安全和经济效率。
阅读更多
John Young,这位89岁辞世的信息自由斗士,于1996年与妻子共同创立了Cryptome,一个致力于公开政府和企业隐秘信息的在线图书馆。Cryptome收集并发布了大量关于言论自由、隐私、加密技术和国家安全的资料,成为“加密战争”时期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尽管面临FBI、秘密特勤局和科技巨头的打压,Young始终坚持他的理想,为信息民主化贡献一生。Cryptome也曾参与WikiLeaks的早期组织工作,但后来因理念不合而分道扬镳。Young的毕生追求,是让信息公开透明,造福大众。
阅读更多
蒙大拿州率先通过立法,堵上了备受争议的“数据经纪人漏洞”,该漏洞允许执法部门绕过搜查令,直接从数据经纪商购买个人信息。该法案禁止政府使用资金获取电子通讯信息、追踪设备发送的通讯内容、电子资金转账的数字信息、匿名信息或“敏感数据”(包括个人生活、宗教信仰、健康状况、生物特征数据和精确地理位置等信息)。虽然执法部门仍可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信息,例如获得搜查令或个人同意,但这项立法标志着美国在保护公民隐私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其他州树立了榜样。
阅读更多
基因检测公司23andMe申请破产,这意味着数百万用户的基因数据将被出售。为了保护个人隐私,用户应立即下载并删除其在23andMe平台上的数据。文章详细介绍了下载数据和删除账户的步骤,并强调了保护基因数据的必要性,因为基因数据包含个人极其敏感的信息,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此事件凸显了基因数据隐私的重要性,其他基因检测公司也应吸取教训,加强数据保护措施。
阅读更多
多位参议员正试图废除至关重要的互联网用户保护法案——230条。这并非仅仅保护大型科技公司,它实际上也保护小型平台和用户。废除230条只会巩固大型科技公司的垄断地位,损害个人在线言论、组织和创作的权利。230条允许平台自行决定托管何种言论,并移除不符合其标准的言论,这促使平台积极打击非法活动和有害内容。废除它反而会适得其反,导致有害内容泛滥。
阅读更多
法国国民议会否决了一项旨在打击毒品交易,但却会破坏端到端加密的危险提案。这项提案试图强制通讯平台允许执法部门秘密加入加密聊天,这被安全专家谴责为会引入系统漏洞,破坏对安全通信平台的信任。议员们最终听取了数字权利组织和技术专家的意见,认识到加密保护着每个人的隐私和安全,最终投票否决了该提案,为数字权利和隐私保护取得了一场胜利。
阅读更多
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近期发布备忘录,收紧专利无效程序(IPR),使得公众挑战无效专利的难度加大。此举将保护不良专利,助长专利流氓行为,让小型企业和开发者更容易受到大型企业滥用弱专利的影响。IPR原本旨在纠正专利审查中的错误,提供更快捷、廉价的专利有效性挑战途径。USPTO此举实际上是通过“酌情驳回”来限制IPR的适用范围,使得专利挑战变得更加困难,让专利流氓得以钻空子,迫使企业支付高昂的和解费用。这不仅违背了国会设立IPR的初衷,也损害了公众利益。
阅读更多
Mark Klein,一位曾效力于AT&T的电信技术员,因揭露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秘密大规模监控项目而闻名,近日去世。他冒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向电子前沿基金会(EFF)提供了NSA在AT&T设有秘密监控室的证据,协助EFF提起诉讼,推动了相关改革。尽管最终未能完全阻止监控,但Klein的勇敢行为鼓舞了无数人,他的遗产将激励EFF继续为隐私权而战。
阅读更多
美国参议院正在审议TAKE IT DOWN法案,旨在加速移除非自愿亲密图像(NCII)。然而,该法案强制执行的48小时通知和删除机制,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可能导致合法言论被审查,并威胁到用户隐私和正当程序。该法案的宽泛定义和严格的时间限制,可能会迫使网络服务提供商依赖自动化过滤器,从而错误地标记合法内容。此外,该法案对加密服务的威胁,可能导致隐私保护措施被放弃。现有法律已具备处理NCII的充足手段,国会应关注现有法律的执行和改进,而非采取可能被滥用的广泛删除机制。
阅读更多
最初旨在保护儿童免受网络不良信息侵害的年龄验证法,如今已演变成大规模隐私监控的工具。从护肤品到约会软件,再到减肥药,各种产品都开始强制要求年龄验证,收集用户大量个人信息。这并非意外,而是蓄谋已久。立法者利用公众对儿童网络安全的担忧,逐步扩张年龄验证的范围,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庞大的监控体系。这种做法不仅侵犯了所有用户的隐私权,也对网络自由构成严重威胁。我们应该抵制这种侵犯隐私的立法,探索更有效、更不侵犯隐私的儿童网络保护方案。
阅读更多
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表示支持“删除法案”(Take It Down Act),该法案旨在打击非自愿亲密影像的传播。然而,批评者指出,该法案定义模糊,缺乏保障措施,可能被滥用于压制批评性言论。特朗普本人甚至表示会利用该法案删除对其不利的网络内容。文章指出,该法案的48小时删除期限和缺乏处罚机制,将使网站和应用难以验证请求的真实性,从而可能导致合法内容被误删。作者呼吁国会反对该法案,并关注现有的法律手段来解决非自愿亲密影像问题,而非采用这种可能扼杀言论自由的草率之举。
阅读更多
犹他州参议院正在审议一项法案(S.B. 180),要求警官披露警报报告是否由AI生成。该法案要求警局制定AI使用政策,并规定AI生成的报告需包含免责声明,警官还需对报告准确性进行法律认证。此举源于对Axon公司Draft One产品(利用执法记录仪音频生成警报报告)快速普及的担忧。 批评者指出,AI可能误解语言和语境,为警官提供推卸责任的借口,并可能损害司法公正。西雅图所在的King County检察官已指示警官暂时停止使用该技术。这项法案是朝规范AI在执法领域应用迈出的一步,但更严格的监管势在必行。
阅读更多
谷歌放弃了其“不作恶”的旧格言,越来越深陷于军工复合体之中。它删除了AI原则中的四个关键点,包括不研发武器、监控、可能造成整体伤害的技术以及违反国际法和人权原则的技术。取而代之的是,谷歌强调“民主国家”应引领AI发展,公司应与政府合作,创造保护人民、促进全球增长和支持国家安全的AI。这意味着谷歌可能参与AI武器系统和利用其强大的计算能力进行监控。此举引发了EFF、人权活动家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批评,尤其是在其参与“尼姆布斯计划”(为以色列政府提供高级云和AI能力)后,该计划的工具被指用于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对平民进行大规模监控。谷歌的举动凸显了科技巨头在巨额国防合同诱惑下,优先考虑利润而非人权的困境,AI技术可能被用于自主武器系统、目标软件和情报分析,对个人隐私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阅读更多
加州正在考虑一项名为《保护我们的孩子免受社交媒体成瘾法案》(SB 976) 的法案,该法案旨在限制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法案的核心是禁止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平台的关键功能——个性化推荐系统。此举引发了关于未成年人言论自由权的争议,因为此类限制可能对其在线言论和获取信息的权利造成影响。
阅读更多
Meta通过其广泛的追踪网络,收集用户在数百万网站和应用上的数据,即使你删除Facebook和Instagram账户也无法阻止。文章揭露了Meta的数据收集方式,并提供了限制其追踪的实用步骤,包括更新Meta账户设置、安装Privacy Badger浏览器扩展以及禁用手机广告ID和位置访问等。最终,作者呼吁加强隐私立法,才能真正保护用户数据不被滥用。
阅读更多
一份来自电子前哨基金会(EFF)的报告揭露了加州执法机构对敏感刑事司法数据库的严重滥用。2023年,洛杉矶县警局(LACSD)就发生了6789起违规行为,占全州总违规数量(7275起)的大部分,主要原因是违规使用数据库进行隐蔽携带枪支许可证的背景调查。这些滥用行为包括个人恩怨、分享密码等。全州范围内,2019年至2023年共发生761起CLETS滥用调查,导致至少7635起违规行为,55名警官被停职,50人辞职,42人被解雇。报告呼吁加强对执法数据库的监管,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阅读更多
德克萨斯州总检察长办公室根据《德克萨斯州数据隐私与安全法案》(TDPSA)对Allstate公司提起首例诉讼,指控其未经用户同意,秘密收集和出售数万亿英里的驾驶行为数据。Allstate公司通过其子公司Arity开发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嵌入第三方应用程序(如Life360)中收集位置数据。此举违反了德州隐私法,该法要求公司提供隐私政策通知并获得处理敏感数据的用户同意。尽管德州隐私法存在不足,例如只有总检察长才能提起诉讼,但这起诉讼为其他州加强数据隐私法执行提供了借鉴,强调了保护消费者隐私的重要性。
阅读更多
美国联邦地区法院最终裁定,根据702条款收集的美国人私人通讯数据库的秘密搜索通常需要搜查令。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裁决,源于长达十多年的诉讼,驳斥了政府无需搜查令即可搜索这些数据的论点。EFF等组织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这种做法违宪,法院的裁决为保护公民隐私权迈出了重要一步,并呼吁国会对702条款进行改革,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阅读更多
美国最高法院维持了对TikTok的禁令,引发了关于言论自由和数据隐私的广泛争议。电子前沿基金会(EFF)对此表示强烈失望,认为法院未能充分审查该禁令对第一修正案的影响,并指出该禁令实际上是基于对内容的控制,而非真正的数据安全担忧。EFF认为,以国家安全为由封禁或强制出售社交媒体平台是反民主行为,解决数据隐私问题应通过更全面的立法来实现,而非牺牲言论自由。
阅读更多
ComradeWorkwear店主James Harr计划发行一套讽刺CEO的扑克牌,引发了社交媒体和支付平台的审查风暴。在纽约邮报报道后,Harr遭到警方问询,随后其公司和个人账号被TikTok、Shopify等平台封禁,PayPal也停止了其支付服务。 这凸显了大型科技平台在内容审核方面的随意性和不透明性,以及对言论自由的潜在威胁,即使内容并未违反平台规定。Harr的遭遇并非个例,许多表达对大型企业负面评价的用户也受到了类似的对待。
阅读更多
电子前沿基金会(EFF)批评Meta最新内容审核政策变动,认为其并非真正促进言论自由,反而可能加剧对弱势群体的伤害。新政策允许针对某些弱势群体(特别是LGBTQ+群体)的脱人性言论,并放宽了对仇恨言论的限制。EFF呼吁Meta关注其内容审核中的偏差,加大对全球用户的投入,改进多语言支持和减少对自动化工具的依赖,并提高透明度。
阅读更多
你每次点击看到的定向广告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名为“实时竞价”(RTB)的系统。这个系统不仅投放广告,更是一个庞大的监控网络。RTB 每天向数千家公司广播你的个人信息,包括你的位置、IP 地址、兴趣爱好等,这些数据被用于定向广告,同时也流入政府机构和数据经纪商手中,用于监控和商业用途。文章揭露了 RTB 如何助长政府监控、带来国家安全风险,以及如何通过禁用在线行为广告来保护个人隐私。
阅读更多
电子前沿基金会(EFF)发布报告,指出科技巨头广泛收集和分享用户个人信息以推动其在线行为广告业务,商业监控使消费者几乎无法控制自己的隐私。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对此进行了为期四年的调查,证实了这一现象,并指出企业收集的数据远超消费者预期,数据共享缺乏监管,消费者被蒙在鼓里,而根本原因在于监控广告商业模式。EFF呼吁联邦隐私立法,以数据最小化、用户权利、禁止在线行为广告和强有力的执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阅读更多
电子前哨基金会 (EFF) 对联合国网络犯罪公约草案表示严重担忧,该草案被视为一项广泛的监控协议,可能侵犯人权。EFF 认为,该草案对网络犯罪的定义过于宽泛,将导致合法活动被 kriminalisiert,同时赋予政府过大的监控权力,缺乏对言论自由和隐私权的有效保障。EFF 特别指出,草案允许秘密监控和强制技术援助的条款,将对安全研究人员、记者和举报人构成威胁。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