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爆发的宇宙食人魔:V Sagittae双星系统

天文学家揭开了V Sagittae双星系统123年来的谜团。该系统由一个白矮星和一颗伴星组成,白矮星正在吞噬伴星的物质,这导致了惊人的亮度。研究人员使用甚大望远镜(VLT)发现,白矮星正在吸积过量的物质,这将导致其在未来几年内爆发成新星,甚至最终爆发成比满月还亮的超新星,白天也能在地球上看到。这颗“宇宙食人魔”的最终命运将是壮观的宇宙烟火秀。
阅读更多
天文学家揭开了V Sagittae双星系统123年来的谜团。该系统由一个白矮星和一颗伴星组成,白矮星正在吞噬伴星的物质,这导致了惊人的亮度。研究人员使用甚大望远镜(VLT)发现,白矮星正在吸积过量的物质,这将导致其在未来几年内爆发成新星,甚至最终爆发成比满月还亮的超新星,白天也能在地球上看到。这颗“宇宙食人魔”的最终命运将是壮观的宇宙烟火秀。
阅读更多
美国空军的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将于2025年8月进行第八次太空飞行,搭载一项可能彻底改变导航方式的实验:量子惯性传感器。该传感器利用原子干涉测量技术,即使在GPS不可用或受干扰的环境(例如太空深处或水下)也能实现高精度导航。与传统惯性导航系统相比,量子传感器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这对于军事和民用航天领域都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量子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一步。
阅读更多
美国联合发射联盟 (ULA) 于 8 月 12 日成功发射了其强大的 Vulcan Centaur 火箭,搭载一颗美国军方首个 48 年来首发的实验性导航卫星 NTS-3。该卫星配备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和可空中重新编程的软件架构,旨在增强其在对抗干扰和欺骗环境下的韧性。此次发射是 Vulcan 火箭的第三次飞行,此前两次发射分别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最终均取得成功,证明了 Vulcan 火箭的可靠性,使其成为继 SpaceX 之后第二个获得美国太空军认证的国家安全发射服务提供商。
阅读更多
SpaceX的Crew-10任务在太空中度过了近五个月后,于8月9日成功返回地球。该任务的Crew Dragon飞船“耐力号”在加利福尼亚海岸附近的太平洋溅落。机组人员包括来自NASA的Anne McClain和Nichole Ayers,来自JAXA的Takuya Onishi和来自俄罗斯航天局的Kirill Peskov。此次任务是SpaceX为NASA执行的第10次商业载人航天任务,也是SpaceX首次在太平洋溅落,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坠落碎片造成的风险。机组人员在空间站进行了科学研究,包括研究太空引起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以及未来的月球导航技术。
阅读更多
8月3日,杰夫·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公司发射了新谢泼德飞船,搭载加密货币亿万富翁贾斯汀·孙和其他五名乘客进入太空。此次任务名为NS-34,是新谢泼德飞船的第34次飞行。贾斯汀·孙于2021年以2800万美元的价格匿名竞拍获得此次飞行的座位,并将这笔钱捐赠给19个专注于太空的慈善机构。其他乘客包括房地产投资者、商人、记者和企业家等,来自美国、印度、土耳其和英国等国家。这次飞行持续了10到12分钟,乘客们体验了短暂的失重状态并越过了卡门线。
阅读更多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依赖于精确测量地球位置,而这依赖于观测遥远星系中心的黑洞。科学家们利用射电望远镜接收黑洞发出的无线电波,但近年来,WiFi、手机和卫星互联网等带来的电磁污染日益严重,导致射电频谱拥挤不堪,干扰了对黑洞信号的观测,从而威胁到卫星导航等诸多依赖精确地球位置的服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国际合作,在世界无线电大会上为大地测量学争取更多射电频谱资源,或在射电望远镜周围设立无线电静默区等。
阅读更多
一项利用2087颗Ia型超新星(“吸血鬼”恒星)进行的研究为暗能量正在减弱的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这与宇宙学标准模型相悖,该模型预测暗能量应保持恒定。该研究利用名为Union3的超新星数据集,通过两种独立的研究途径证实了暗能量可能随时间减弱,这将对宇宙的最终命运产生影响。未来,Vera C. Rubin天文台将提供更多数据,进一步验证这一发现。
阅读更多
科学家发现了一个位于冥王星轨道之外的巨大太阳系天体——2023 KQ14,绰号“菊石”。其奇特的椭圆轨道挑战了“第九行星”的存在假说,甚至暗示它可能被逐出太阳系。这是已知的第四个“塞德娜型天体”,其轨道与其他三个不同,但其45亿年的稳定轨道暗示了早期太阳系可能发生过剧烈事件。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太阳系外围的复杂性,也限制了“第九行星”存在的可能性,甚至提出“第九行星”可能曾存在但后来被抛出的假设。
阅读更多
智利的维拉·鲁宾天文台发布了首张图像,令人震惊地发现了2104颗之前未知的小行星,其中7颗为近地小行星。这相当于超过了过去200年人类发现的所有小行星数量的五倍。该天文台配备了世界上最大的数码相机,能够每三天拍摄一次南天的巨幅高分辨率图像,并能将小行星的运动记录成“电影”,这对于行星防御至关重要,有助于更好地研究小行星的运动,并及时发现潜在威胁。
阅读更多
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炙热气体细丝,连接着四个星系团,绵延2300万光年,是银河系长度的230倍。这个细丝的质量是银河系的10倍,解释了宇宙中长期以来困扰科学家的“失踪物质”问题。这并非指暗物质,而是由原子构成的普通物质,包括构成恒星、行星和我们自身的电子、质子和中子。这项发现证实了宇宙模型的准确性,并揭示了宇宙网的更多信息,宇宙网是早期宇宙中星系生长和聚集的巨大结构。利用XMM-Newton和Suzaku X射线空间望远镜的数据,研究团队确定了这个细丝的特性,其温度高达1000万摄氏度。这项研究为理解宇宙极端结构及其跨越广阔宇宙距离的连接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巩固了我们对宇宙网的认识。
阅读更多
长期太空微重力环境对人体有害,但同时也为癌症研究提供了独特的机遇。科学家们正利用国际空间站的微重力环境进行癌症测试,加速肿瘤生长和药物测试,并开发更快速、灵敏的癌症筛查技术。微重力下,癌细胞像气泡一样快速生长,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轻松地测试附着在气泡边缘的物质。一项研究甚至表明,在太空中,只需要一滴血就能进行癌症检测。虽然目前技术还面临局限性,且太空研究成本高昂,但未来,太空微重力环境或将成为癌症治疗和药物研发的革命性工具,甚至可能用于辅助手术恢复。国际空间站的即将退役也给科学家们带来了紧迫感,他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阅读更多
欧洲航天局的太阳轨道器首次拍摄到太阳极区的图像,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之前的太阳图像都来自赤道附近,而太阳轨道器通过倾斜轨道,从全新的角度观测太阳。此次拍摄使用了多种仪器,揭示了太阳南极磁场的混乱状态,以及物质流动的复杂模式。未来的数据将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太阳的11年活动周期以及太阳风的形成。
阅读更多
一度被认为是地球面临最高撞击风险的小行星2024 YR4,近期因其在2032年撞击月球的可能性略微增加而再次成为焦点。尽管目前距离太远无法从地球上观测,但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在5月份对其进行了短暂观测。基于JWST近红外摄像机的数据,研究团队修正了2024 YR4在2032年12月22日的预测位置,月球撞击概率也从3.8%上升到4.3%。尽管如此,科学家们认为即使发生碰撞,也不会改变月球轨道,且任何碎片进入地球大气层都会燃烧殆尽。最初,该小行星被认为有超过1%的概率撞击地球,引发广泛关注,但后续观测表明该风险已大大降低,最终被确认安全无虞。此次事件为行星防御策略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实战演练机会。
阅读更多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再次刷新纪录,探测到一个距今135.2亿年的星系“MoM z14”,其存在时间仅为宇宙大爆炸后2.8亿年。这一发现被研究团队称为“宇宙奇迹”,远超预期,因为此前科学家认为JWST在这一阶段不可能发现如此古老的星系。MoM z14的红移值高达z=14.44,比之前的纪录保持者JADES-GS-z14-0 (z=14.32)还要高。研究人员还发现MoM z14体积约为银河系的50分之一,并探测到氮和碳等元素的排放线,表明该星系非常年轻,恒星形成速度极快。这一发现预示着宇宙早期可能存在更多比MoM z14更古老的星系等待发现。
阅读更多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当太阳变成红巨星后,太阳系外围冰冷卫星上的生命可能存在延续的可能性。虽然地球将不复存在,但木星的卫星,例如木卫二,由于红巨星的辐射和木星自身的热量,其冰层可能升华,形成短暂的宜居环境。研究人员预测,木卫二部分区域的水蒸气大气层可能持续长达2亿年,为生命提供栖息地。这项发现拓展了我们对太阳系未来及地外生命存在可能性的认知,也为未来利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等设备寻找系外行星卫星上的生命迹象提供了新的方向。
阅读更多
《神秘博士》第二季终章“现实战争”中,第十五任博士(Ncuti Gatwa)为了拯救他与贝琳达·钱德拉在“愿望世界”中女儿波比,牺牲自己,启动再生能量,最终再生成了一个熟悉的面孔——Rose Tyler(比莉·派珀)!这一结局震惊了粉丝,因为Rose曾是第九任和第十任博士的同伴,如今她将成为第二位(或第三位,如果算上乔迪·马丁的逃亡博士)女性博士。然而,剧集结尾并未明确说明Rose Tyler究竟如何成为博士,为第三季埋下巨大悬念,引发热议。
阅读更多
5月31日,蓝色起源公司成功发射了New Shepard火箭NS-32任务,将包括新西兰首位太空游客Mark Rocket在内的六名乘客送入太空。此次飞行历时约3分钟,乘客们体验了失重状态并欣赏了地球的壮丽景色。乘客背景多样,包括律师、企业家、教师和航天高管,他们来自世界各地,都怀揣着对太空的梦想。此次飞行是蓝色起源公司第12次载人太空飞行,也标志着该公司在太空旅游领域的持续发展。
阅读更多
面对特朗普政府削减NASA、NOAA等机构气候科研经费的举动,200多位美国气候和气象科学家发起为期五天、总时长100小时的YouTube直播马拉松。直播内容涵盖小型讲座、小组讨论和问答环节,旨在向公众普及气象学和气候科学知识,并呼吁公众关注气候变化,督促政府增加科研投入。此次活动获得了超过7.7万次的观看,科学家们用行动捍卫着气候研究的价值,也警示着经费削减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例如对农业、沿海社区和灾害预警系统的影响。
阅读更多
位于银河系15000光年外的ASKAP J1832-0911,每44分钟以X射线和无线电波闪烁两分钟。这是首个在高能X射线和低能无线电波中都被观测到的“长周期瞬变体”(LPT)。研究人员认为它可能是一颗磁星或白矮星,但其机制仍是个谜,该发现或将揭示新的物理学或恒星演化模型。
阅读更多
SpaceX的星舰巨型火箭进行了第九次试飞,这是首次尝试大规模重复使用星舰硬件的飞行。虽然上级火箭成功进入太空,但这标志性的进步未能持续,最终两级火箭均在飞行目标完成前损失。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泄漏导致主油箱在滑行和再入阶段压力损失。尽管如此,此次试飞收集了大量宝贵数据,SpaceX计划未来三到四周内进行下三次试飞。
阅读更多
NASA工程师奇迹般地重启了旅行者1号探测器的备用推进器,这些推进器自2004年以来一直处于休眠状态,被认为已完全失效。由于主要推进器出现磨损,这项壮举成为必要之举。如果推进器完全失效,旅行者1号将无法将天线指向地球,从而切断与地球近50年的通讯联系。工程师们面临着在5月4日地球基站天线进行升级维护之前完成修复的紧迫期限。经过精确的星体追踪器校准和23小时的信号传输等待,备用推进器成功启动,为这艘传奇探测器续命。
阅读更多
一颗于1972年发射的苏联金星探测器“宇宙482号”在绕地球运行53年后,于5月10日坠落印度洋。由于火箭故障,它未能前往金星,最终被大气阻力拖拽坠落。虽然坠落地点存在多种预测,但初步估计坠落地点位于印尼雅加达以西海域。这次事件再次凸显了日益增长的太空垃圾问题,大量的卫星和火箭残骸不断增加地球轨道上的碎片,未来坠落事件的频率也将随之增加,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
阅读更多
新墨西哥州的太空港美国,正努力超越其与维珍银河的关联,展现其作为多功能商业航天发射基地的潜力。它不仅拥有维珍银河等现有租户,还在积极拓展业务,包括建设新的机库、发展垂直和水平发射能力,以及探索诸如数据中心和电磁脉冲设施等新项目。太空港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全面的航天发射和再入中心,并吸引国防部等客户。其优势在于其内陆位置,这提供更高的安全性,以及快速周转能力。
阅读更多
Stratolaunch 公司成功地进行了两次 Talon-A2 高超音速飞行器测试,该飞行器由该公司巨型飞机 Roc 空中发射,并在太平洋上空达到高超音速,然后成功着陆。 这项成就标志着美国在高超音速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军事和商业应用铺平了道路。测试中使用了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先进高超音速技术惯性测量单元,为未来发展收集了宝贵数据。Stratolaunch 与 Leidos 公司合作,为美国军方的 MACH-TB 计划提供支持。
阅读更多
一项新的研究在23年前后两次红外巡天数据中发现了一个可能是第九行星的候选者。这个神秘天体如果真是第九行星,其质量将超过海王星,距离太阳的距离是地球的700倍。研究团队利用IRAS和AKARI卫星的数据,寻找在不同时间位置发生微小变化的天体,最终锁定了一个候选目标。虽然还需要进一步观测确认,但这为寻找“第九行星”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引发了关于其起源和轨道等诸多谜团的讨论。
阅读更多
Firefly Aerospace公司第六次Alpha火箭发射以失败告终。此次发射旨在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发的技术演示卫星送入低地球轨道,但在二级火箭分离后不久出现异常,导致上级火箭发动机推力大幅下降,最终未能达到轨道速度,卫星坠入太平洋。此次失败是Firefly公司Alpha火箭六次发射中的第二次失败,公司将与客户和联邦航空管理局合作调查事故原因。
阅读更多
一项新的实验表明,太阳风可能不断补充月球表面的水资源。科学家们模拟太阳风对月球土壤样本的影响,发现太阳风的氢离子与月球土壤中的氧结合,形成水分子。即使加热样本至月球白天温度,水分子会减少,但冷却后再次照射太阳风,水分子又会重新出现,表明月球水资源具有再生性。这一发现对于未来月球探测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更多
萤火虫航天公司的“蓝幽灵”月球着陆器在月球表面拍摄到令人惊叹的图像,包括3月14日发生的月全食期间的“钻石环”日食奇观。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商业公司在月球上运行并观测到地球遮挡太阳的日全食,与地球上看到的月全食同时发生。这一事件突显了私人月球探测的新时代。
阅读更多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的最新发现令人震惊:早期宇宙中的大多数星系都沿相同方向旋转,这与随机宇宙模型相悖。一种解释是宇宙诞生时就存在旋转,这与“黑洞宇宙论”相符,该理论认为整个宇宙位于一个黑洞内部。这意味着现有宇宙理论可能并不完整,每个黑洞都可能孕育一个新的“婴儿宇宙”。这项研究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引发了对宇宙起源的全新思考,也可能需要重新校准宇宙距离测量。
阅读更多
Intuitive Machines公司的第二个月球着陆器“雅典娜”号于3月6日着陆月球南极附近时翻倒,最终未能完成既定科学任务。尽管如此,NASA的月球勘测轨道器(LRO)拍摄到了“雅典娜”号及其着陆点的照片,为未来的月球探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次任务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其在极地恶劣环境中的尝试,为未来在该区域寻找水冰资源的探索铺平了道路。
阅读更多